分享至微信朋友圈
(摘抄自新經濟人100,作者:李志剛)
這場新冠疫情使旅游行業短期內哀鴻遍野,但從整個社會發展來看,旅游始終是長期向好的。
1、 疫情使旅游行業有所改變
疫情的確會為旅游行業帶來一些改變。
我們需要接受病毒可能不會永遠消失,疫情或許會隨時隨地、小范圍、零散地發生的事實。不僅是旅游業,所有行業,未來都需要考慮這個大背景,工作和管理方式都將為防控疫情常態化而做出改變。
另外,疫情也會改變人們旅行的一些偏好。出于安全的考慮,人山人海的熱門景區,可能會長期嚴控游客流量。同時,人們對于人群密度高的場合,比如大型集會等,會更慎重。游客們可能會減少對于熱門景區的執著,而更青睞風景好的小眾景點。
中國地大物博,山清水秀的地方其實非常多,當人們放棄對景區名氣的堅持,那些沒有被大眾發掘的景點,只要有山有水,能緩解身心疲憊的地方,都可能被選擇。
目前很多相對冷門的景區或旅游線路會迎來一波小高潮。景區爆滿、酒店爆滿的情況大概率會變小,中國的旅游未來或許會走向分散化。
2、滿足細分人群的需求,是旅游行業發展的長期趨勢
當疫情平復,社會運轉恢復正常,旅游行業,作為精神消費的重要板塊,會在人均收入增長、人口結構改變、消費需求分層等因素的驅動下,迎來改變和升級。
2019年,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,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意愿在提升,對于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也在提升。同時,在互聯網信息普及下,消費者的偏好更豐富,圈層更加明顯。
現存的OTA大公司的基因是做標準化產品的生意,存在賣機票、酒店產品的路徑依賴,在提供個性化深度旅游服務上有所欠缺,而這恰是創業公司的機會。
創業者們需要洞察趨勢變化,抓住細分人群,根據不同的年齡、興趣、場景等劃分,透徹研究他們的需求并提供深度服務,才能從這次趨勢升級中脫穎而出。
比如,不同的年齡層,會有明顯不同的出游需求,根據年齡劃定人群,細化服務,是一個方向。
(1)年輕人的旅游將更強調個性化
消費人群正在進行代際轉換,現在00后已經20歲,他們正在步入社會,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。
針對這群Z世代的年輕人,最大的機會是個性游。這群年輕人「不走尋常路只愛陌生人」,追求的是一種新奇、未知的體驗感,傾向于個性化的旅游線路。自由行更適合他們,創業公司可提供更多定制化服務。
在追求個性和多元的同時,他們也追求身份認同。那么以他們的興趣為主題,挑選小眾化路線,設計小型團體產品,比如說「圣地巡禮」,以動漫或者電影經典場景打卡為主要內容,演唱會旅行等也有機會。
(2)親子游與教育結合是一個小趨勢
已成家有孩的人群,有與孩子增進感情、帶他們增長見識的需求。親子游的目標人群加起來也有兩個億,但是中國自有其國情存在,課業壓力使孩子們無法花費更多時間體會大自然的樂趣。
但即便如此,親子旅游依然會有機會,也會誕生一個百億人民幣級別的公司。
做親子需要跟教育結合起來。比如說可以組織去嘉興做陶瓷,或者去湖南抗戰博物館接受教育,既能進行歷史文化的學習,又能擁抱自然。
行萬里路的同時讀了萬卷書,父母孩子會覺得更值得。未來教育跟親子結合起來,是一個小趨勢。
(3)老年人是未來旅游重點人群
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,老年人口日益增多。正式在老年市場登場的60后,消費能力和見識都強于前輩。保守估算,老年旅游也是個萬億級市場,可以誕生市值百億美金的公司,未來一定有更多專門服務老年人的旅游企業出現。
老年人群對安全和方便的要求高,并且退休后生活空虛,旅游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社交。那么從旅游形式上,他們就更適合跟團游,團內需要配備有親和力的導游,還可以配備有醫療護理資質的人員。
從旅游內容上,可以根據老年人喜歡追憶往事的特點,設計知青之旅、紅色之旅、探親之旅等;根據他們希望展現自己的愿望,設計維也納演唱之旅、莫斯科表演之旅等;根據他們熱愛自然和養生的特點,設計鄉村康養游等。
老年人喜歡貨比三家,但當旅游產品進行了非標的設計,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吸引力,市場上同類競爭品少,老年人也愿意為了好的體驗多付費,這樣企業才能獲得比較高的毛利率。
除從人群細分,從場景出發,也能找到一些機會。
(4)農業休閑游適合多種出游場景
除了老人康養,鄉村也適合其他的旅游場景。
當親朋好友聚會,或公司舉行團建,通常涉及到偏好不同的人,這種場合進行農業休閑游就是個不錯的選擇。大家到離城市不遠的鄉村,進行農田、茶山采摘等項目,體驗鄉村生活,既呼吸了新鮮空氣,又有一定樂趣,活動強度也不大。
而特別喜歡鄉村活動的游客,可發展成為會員,去生產地的農場、果園、茶莊等小住時,還可以享受優質農產品,這樣農產品銷售和旅游服務就結合起來了。
消費群體的興趣愛好五花八門,其中一些興趣因其受眾多或用戶付費意愿高,細分市場本身有一定空間,也可單獨作為旅游市場的切入點。
(5)戶外運動是個千億級市場
戶外運動,包括登山、沙漠徒步等,除了戶外體驗,還涉及到戶外裝備等相關消費。這是一個細分的垂直賽道,大概有一兩千億的市場。
從前,戶外運動相對小眾,因為它有一定的門檻和挑戰性,受眾更多是財富積累較多,又很熱愛大自然的人。隨著社會總財富的增長,中產階級及以上人群數量提升,戶外運動受眾的基數會慢慢擴大。
戶外運動雖然小眾,但是用戶的消費能力很強,也因為戶外的裝備要求高,客單價也很高,相關領域已經誕生了探路者沖鋒衣等上市公司。
這個領域需要專業的知識和經驗,才能進行服務,所以進入也有一定門檻。未來戶外運動可能從純小眾變為被小普及的狀態,有機會出現幾百億的專注戶外運動的公司。
無論從哪種角度切入,只要用心挖掘,擊中旅游用戶內心的渴望,都可能成為進入旅游市場。
3、下沉市場用戶是未來旅游主力,創業公司需將技術手段與本土化運營相結合
下沉市場,關系十億人的生活與消費,未來旅游行業用戶增長也將主要來源于此。
二三四線城市人口眾多,并且住房、教育等各方面的壓力更小,可支配收入更高。不像北上廣深的白領為生計、夢想而拼命奔波,他們有更多用于玩樂的閑暇時間。
人口基數大、有錢、有閑,二三四線城市,將成為未來整個旅游行業主戰場。這些用戶除了國內旅游消費,也會成為出境游的主力。
根據官方數據,2018年持有有效普通護照總人數超過1.7億人,占總人口12%左右,相較2018年日本護照持有率23%,還有很大增長空間。
下沉市場具有非標、人群分散、熟人社會等特點,純粹的線上公司行不通,要獲得并服務好下沉市場的用戶,必須將技術的手段與本土化運營相結合。
旅游是精神消費很重要的一個板塊,行業規模足夠大,2019年已達6.52萬億元,足夠承載市值千億美金的公司,十五年后,甚至可能出現超過阿里巴巴的企業。
旅游用戶的需求又足夠細分,未來一定會百花齊放,難以一家通吃。雖然短期內企業會活得很難很苦,但從中長期看,每個領域都有可能誕生幾百億人民幣的公司。
誰能抓住細分人群,擊中用戶的痛點,讓用戶愿意買單,誰就有可能在初期脫穎而出,然后再鞏固壁壘,擴大規模,贏得更大的市場。
(摘抄自新經濟人100,作者:李志剛)
這場新冠疫情使旅游行業短期內哀鴻遍野,但從整個社會發展來看,旅游始終是長期向好的。
1、 疫情使旅游行業有所改變
疫情的確會為旅游行業帶來一些改變。
我們需要接受病毒可能不會永遠消失,疫情或許會隨時隨地、小范圍、零散地發生的事實。不僅是旅游業,所有行業,未來都需要考慮這個大背景,工作和管理方式都將為防控疫情常態化而做出改變。
另外,疫情也會改變人們旅行的一些偏好。出于安全的考慮,人山人海的熱門景區,可能會長期嚴控游客流量。同時,人們對于人群密度高的場合,比如大型集會等,會更慎重。游客們可能會減少對于熱門景區的執著,而更青睞風景好的小眾景點。
中國地大物博,山清水秀的地方其實非常多,當人們放棄對景區名氣的堅持,那些沒有被大眾發掘的景點,只要有山有水,能緩解身心疲憊的地方,都可能被選擇。
目前很多相對冷門的景區或旅游線路會迎來一波小高潮。景區爆滿、酒店爆滿的情況大概率會變小,中國的旅游未來或許會走向分散化。
2、滿足細分人群的需求,是旅游行業發展的長期趨勢
當疫情平復,社會運轉恢復正常,旅游行業,作為精神消費的重要板塊,會在人均收入增長、人口結構改變、消費需求分層等因素的驅動下,迎來改變和升級。
2019年,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,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意愿在提升,對于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也在提升。同時,在互聯網信息普及下,消費者的偏好更豐富,圈層更加明顯。
現存的OTA大公司的基因是做標準化產品的生意,存在賣機票、酒店產品的路徑依賴,在提供個性化深度旅游服務上有所欠缺,而這恰是創業公司的機會。
創業者們需要洞察趨勢變化,抓住細分人群,根據不同的年齡、興趣、場景等劃分,透徹研究他們的需求并提供深度服務,才能從這次趨勢升級中脫穎而出。
比如,不同的年齡層,會有明顯不同的出游需求,根據年齡劃定人群,細化服務,是一個方向。
(1)年輕人的旅游將更強調個性化
消費人群正在進行代際轉換,現在00后已經20歲,他們正在步入社會,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。
針對這群Z世代的年輕人,最大的機會是個性游。這群年輕人「不走尋常路只愛陌生人」,追求的是一種新奇、未知的體驗感,傾向于個性化的旅游線路。自由行更適合他們,創業公司可提供更多定制化服務。
在追求個性和多元的同時,他們也追求身份認同。那么以他們的興趣為主題,挑選小眾化路線,設計小型團體產品,比如說「圣地巡禮」,以動漫或者電影經典場景打卡為主要內容,演唱會旅行等也有機會。
(2)親子游與教育結合是一個小趨勢
已成家有孩的人群,有與孩子增進感情、帶他們增長見識的需求。親子游的目標人群加起來也有兩個億,但是中國自有其國情存在,課業壓力使孩子們無法花費更多時間體會大自然的樂趣。
但即便如此,親子旅游依然會有機會,也會誕生一個百億人民幣級別的公司。
做親子需要跟教育結合起來。比如說可以組織去嘉興做陶瓷,或者去湖南抗戰博物館接受教育,既能進行歷史文化的學習,又能擁抱自然。
行萬里路的同時讀了萬卷書,父母孩子會覺得更值得。未來教育跟親子結合起來,是一個小趨勢。
(3)老年人是未來旅游重點人群
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,老年人口日益增多。正式在老年市場登場的60后,消費能力和見識都強于前輩。保守估算,老年旅游也是個萬億級市場,可以誕生市值百億美金的公司,未來一定有更多專門服務老年人的旅游企業出現。
老年人群對安全和方便的要求高,并且退休后生活空虛,旅游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社交。那么從旅游形式上,他們就更適合跟團游,團內需要配備有親和力的導游,還可以配備有醫療護理資質的人員。
從旅游內容上,可以根據老年人喜歡追憶往事的特點,設計知青之旅、紅色之旅、探親之旅等;根據他們希望展現自己的愿望,設計維也納演唱之旅、莫斯科表演之旅等;根據他們熱愛自然和養生的特點,設計鄉村康養游等。
老年人喜歡貨比三家,但當旅游產品進行了非標的設計,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吸引力,市場上同類競爭品少,老年人也愿意為了好的體驗多付費,這樣企業才能獲得比較高的毛利率。
除從人群細分,從場景出發,也能找到一些機會。
(4)農業休閑游適合多種出游場景
除了老人康養,鄉村也適合其他的旅游場景。
當親朋好友聚會,或公司舉行團建,通常涉及到偏好不同的人,這種場合進行農業休閑游就是個不錯的選擇。大家到離城市不遠的鄉村,進行農田、茶山采摘等項目,體驗鄉村生活,既呼吸了新鮮空氣,又有一定樂趣,活動強度也不大。
而特別喜歡鄉村活動的游客,可發展成為會員,去生產地的農場、果園、茶莊等小住時,還可以享受優質農產品,這樣農產品銷售和旅游服務就結合起來了。
消費群體的興趣愛好五花八門,其中一些興趣因其受眾多或用戶付費意愿高,細分市場本身有一定空間,也可單獨作為旅游市場的切入點。
(5)戶外運動是個千億級市場
戶外運動,包括登山、沙漠徒步等,除了戶外體驗,還涉及到戶外裝備等相關消費。這是一個細分的垂直賽道,大概有一兩千億的市場。
從前,戶外運動相對小眾,因為它有一定的門檻和挑戰性,受眾更多是財富積累較多,又很熱愛大自然的人。隨著社會總財富的增長,中產階級及以上人群數量提升,戶外運動受眾的基數會慢慢擴大。
戶外運動雖然小眾,但是用戶的消費能力很強,也因為戶外的裝備要求高,客單價也很高,相關領域已經誕生了探路者沖鋒衣等上市公司。
這個領域需要專業的知識和經驗,才能進行服務,所以進入也有一定門檻。未來戶外運動可能從純小眾變為被小普及的狀態,有機會出現幾百億的專注戶外運動的公司。
無論從哪種角度切入,只要用心挖掘,擊中旅游用戶內心的渴望,都可能成為進入旅游市場。
3、下沉市場用戶是未來旅游主力,創業公司需將技術手段與本土化運營相結合
下沉市場,關系十億人的生活與消費,未來旅游行業用戶增長也將主要來源于此。
二三四線城市人口眾多,并且住房、教育等各方面的壓力更小,可支配收入更高。不像北上廣深的白領為生計、夢想而拼命奔波,他們有更多用于玩樂的閑暇時間。
人口基數大、有錢、有閑,二三四線城市,將成為未來整個旅游行業主戰場。這些用戶除了國內旅游消費,也會成為出境游的主力。
根據官方數據,2018年持有有效普通護照總人數超過1.7億人,占總人口12%左右,相較2018年日本護照持有率23%,還有很大增長空間。
下沉市場具有非標、人群分散、熟人社會等特點,純粹的線上公司行不通,要獲得并服務好下沉市場的用戶,必須將技術的手段與本土化運營相結合。
旅游是精神消費很重要的一個板塊,行業規模足夠大,2019年已達6.52萬億元,足夠承載市值千億美金的公司,十五年后,甚至可能出現超過阿里巴巴的企業。
旅游用戶的需求又足夠細分,未來一定會百花齊放,難以一家通吃。雖然短期內企業會活得很難很苦,但從中長期看,每個領域都有可能誕生幾百億人民幣的公司。
誰能抓住細分人群,擊中用戶的痛點,讓用戶愿意買單,誰就有可能在初期脫穎而出,然后再鞏固壁壘,擴大規模,贏得更大的市場。